查看原文
其他

喻荣军编剧作品,“曹禺剧本奖”剧目《家客》讲述不同时代的人生命题

单向在杭州 北京顺义大剧院 2023-05-25





2021年5月12日,第24届“曹禺剧本奖”在南京颁发,由国家一级编剧、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喻荣军创作的话剧《家客》获奖。


创作有话剧《老大》《钢的琴》《www.com》等作品的喻荣军,有七十余部舞台剧作品被国内外几十家剧院上演。

曹禺剧本奖给《家客》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喻荣军创作的话剧《家客》,以浓郁的人文关怀、独具匠心的构思,展现时代变革中普通人的命运,情感饱满、富于张力。”


由周野芒、宋忆宁、钱程三位主演的话剧《家客》,酣畅淋漓地讲述了一出关于“一个时代”、“一场变故”、“一座老宅”与“三种如果”的故事:


女主角莫桑晚、丈夫夏满天、前夫马时途,共同在一个大时代中浮沉,一切都要从 1976 年,唐山的一场地震开始讲起——
马时途在那一年做出的抉择,将使三个人的命运走向未知……


三位主演,周野芒——96 版《水浒传》里的林冲、宋忆宁——《无人生还》“布伦特小姐”扮演者、钱程——上海家喻户晓的滑稽戏代表人物,无不都是话剧舞台与电视荧幕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戏骨。
 
两个小时,三个角色,一出“归来”的故事,使得话剧《家客》成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明星作品之一,面世五年,长演不衰。


一代知识分子的

时代沉浮录


在《家客》中,我们能看到编剧喻荣军想要表达的很多东西——工人、知青、上山下乡、社会运动、知识分子、空巢老人、叔本华的哲学……

知青、上山下乡、唐山大地震……从跌宕起伏的年代走来的知识分子,本身就是半部共和国史,这些陌生的时代语汇和历史事件,都能在《家客》中找到。


《家客》以极为写实的手法,描摹了上山下乡后重上大学的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活面貌。


夏满天话剧《家客》

莫桑晚马时途

这一代的知识分子,胸怀抱负,充满了家国理想主义。剧中,莫桑晚是一名高校老师,著作等身,在学术上充满追求;夏满天是文艺界的知识分子,年轻时正直不阿,对不公正的事充满正义感与责任感。

但是,当老了,莫桑晚成了家庭主妇,不再翻译作品,不再热衷学术,买菜做饭,去银行排队存钱数钱;夏满天,不再对社会怀有殷切的关注,每天只剩下遛弯、吃饭、看报和睡觉。


喻荣军曾说:“这一代曾经是国家主人的知识分子,在新时代下,已步入暮年,却把自己当做了国家的客人,他们或远离政治和社会,或蛰伏陋室、冷眼旁观。在他们身上似乎已看不到传统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


铁肩担道义、往圣继绝学的理想早已消逝在时代的喧嚣中,夏满天自嘲“知识分子”也早已变为了“知道分子”。一起都无可挽回地走向了庸俗。

与之相反,代表由基层工人转而升任企业管理层的马时途对莫桑晚感到惋惜,明明可以追求更永恒、更高尚之事,却泯然于平庸的生活之海。他不明白。


也因此,马时途的“不明白”,似乎正是编剧喻荣军借角色之口表达对一代知识分子的价值沦陷的惋惜。



再细细回想,剧中三位角色的名字——莫桑晚,夏满天,马时途,不正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马识途”吗?


在《家客》中,莫桑晚和夏满天从“主人”到“客人的身份认知,正是映照着“过去”到“现在”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人的变化,也是时代的变化。“过去”流逝不再,带走青春、理想、责任、担当……也因此,有了当下之“现在”,世俗、麻木、空虚、重复……



历史与社会文化的沧桑巨变潜流于《家客》的故事当中,个体的命运通过优秀的戏剧形式流淌出来。每一个人又都在重复同一句话“生活没有如果,只有一种活法”。


最终,我们理解了列斐伏尔在《日常生活批判》中说的:“生活就像是从悲剧里生存下来的难民”。

“生活起了波澜,才是生活”

“生活没有如果 ,我们经历的都是生活本来的面目”


《家客》精巧的结构展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三种不同的人生、三种不同的命运彼此间交错的复杂关系。


这是一部包裹着巨大能量的剧本,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种表达都能够在其中找到,既有对人、事、物忠实的记录,也有对历史、对时代的提炼。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7月8-9日,来顺义大剧院,一起看《家客》,浮出生活的水面喘口气。



  演出时间 

2022年7月8-9日 19:30


 演出地点 

顺义大剧院


 演出票价 

480/380/280/180/80

 优惠套票 

480*2=810 380*2=640

280*2=499 180*2=299


 购票请扫二维码(建议8岁以上观众观看)



部分文案转自:“单向在杭州” 


*部分图文视频源于网络,如侵即删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号

关注顺义大剧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获取更多精彩演出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